• 特色活动

上道讲坛第八期:交叉学科与大科学装置齐飞

发布者:上道书院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次数:250

2022921日晚,中国科学院樊春海院士受上道书院胡金波院长的邀请来到图书馆,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关于交叉学科与大科学研究的演讲,朱志远副校长亲自主持了本次讲座。

  

科学的深层内涵,是交叉学科产生的源泉。奥地利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有言:“科学陈述不能被证实而只可能被证伪”。樊院士在阐释了哲学对科学的研究后,提出了科学的一个必要条件--科学是分科之学问。分科之学,应分科治学。樊院士解释说:科学,代表了人类所有的学问,数理化天地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就是分科。而随着分科的愈加精细,研究领域也愈加狭窄,才能拿来被研究,才有可能突破人类应用知识的边界。他也以生物学为例:生物学从一个完全的这样一个自然学,不分科的自然学变成了一门真正的生物学科学,也就是分类分科分层的结果。

科学,一定是“错误”的。任意一门学科,研究都是有边界有定义的。因而科学的边界性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既然科学是有边界的,那么做研究就一定要选取一个合适的边界来分割;既然科学是分科之学,那么就一定要定义好研究究竟是在做什么。樊院士的一席话,使同学们醍醐灌顶,对科学有了更多维的认识。

欲通晓交叉学科,则必明交叉之因。分科的方式来进行研究,它一定会产生这样一些疏漏的地方,就是这些边界的地方,我们必须要使用交叉学科进行研究。樊院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论据,详细阐释了交叉学科的作用与必要性。同时为我们仰望诺贝尔奖得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精细研究与多学科交叉。在当下,若学科不进行交叉,则科学进步的速度会减缓。

大科学装置,是交叉学科发展的硬性保障。大科学装置,是相对于小科学装置而言的,指的是二战之后的科学装置,具有投入高、技术性强、交叉性高等特点。鉴于其特殊性,大科学装置往往是国之重器般的存在。樊院士又以DNA为例,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交叉的问题。在传统生物技术发展历程中,对于物质分子的大量处理往往是力不从心的,而IT一旦进入生物领域,便给生物科学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究其原因,只因交叉学科。随着对DNA的研究不断深入,用DNA存储数据逐渐变得可能。DNA的稳定性,空间节约性,大容量性带给数据存储的新的思路。给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带来曙光。

走好交叉学科的发展之路,需要同学们积极准备,认真学习。在同学们的提问过程中,同学们对DNA存储、加密、优化的可能性提出了相关疑问,对学科交叉的工作提出了相关问题,提问了对交叉学科的准备工作以及樊院士对未来前景的预测。

樊院士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了详细解答,加深了同学们对交叉学科与大科学装置的了解,同学们坚定了科技报国的决心。


在热烈的掌声中,朱校长向樊春海颁发“上道讲坛”纪念证书,感谢他为“上道讲坛”作精彩报告。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演讲嘉宾简介:

樊春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撰稿人:张相阳

摄影:叶之易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