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沙龙

从法国美食到东瀛能乐

发布者:上道书院 发布时间:2022-04-17 浏览次数:128


417日下午,廖树林与刘禹汐两位导师再次相聚上道书院导师沙龙,一起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艺术与美食交汇的线上分享。这也是上道书院第四场线上导师沙龙。


廖树林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段能乐表演的视频,然后开启干货满满的艺术分享。能乐走过700年的旅程,起初由唐朝的“散乐”传入日本发展为“近江猿乐”,经观阿弥与世阿弥两代人的传承和改革,它被系统化并定形,在明治维新后被正式命名为“能乐”。作为一门口传身体艺术,它所用到的面具、衣服和道具等等都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承从而保留下来的。它是幽玄美学的艺术代表,“幽玄”在大西克礼的笔下是隐藏不漏、具有安静内敛的优雅,是寂寥的,有着超自然与宗教性。



能舞台的构成富有讲究。本舞台是6m*6m的表演空间,白州盖在本舞台周围,用来反射光线,使舞台更加细腻充盈。镜板是一块刻有松树的背景板,象征神明宗教。桥廊上有三棵由近及远、依次缩小的松树,用来增强透视感,演员也是由此走向舞台。扬幕是前台和后台的分割线,镜之间俗称后台,演员在这酝酿情绪等。



与戏曲类似,“能乐”有许多经典曲目,谣曲则是“能”的台本。在表演过程中,一般穿插“狂言”来活跃轻松气氛。“能”的角色有五种类型,分别是“神男女狂鬼”,俗称“五番立”,表演者会戴上代表对应身份的能面出演。仕手则是“能”剧里的主角,一般佩戴面具的就是仕手,胁是配角,后见则待在后台,类似于替身。


面具作为“能乐”表演的核心道具。它的制作由一块木头开始,经专业人士纯手工打磨后制成。面具在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呈现不同的表情。为了使喜怒不形于色,女子面具一般以“剃直眉,画高眉”为特色。面具会保存在由丝绸制的面袋里。最后,廖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收藏的几款经典能面。


刘禹汐老师则用“Bon appétit(好胃口)”开场,回忆起她在法国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依次介绍了上菜顺序、餐具摆放、经典菜品和常见甜品的发音等趣事。法餐上菜分为八个步骤,首先是吃开胃菜配餐前酒,有时可以省略。然后是当天制作的面包和黄油,接着是前菜,一般是冷盘,而冬天则更适合各种汤类。第四步是主菜,是由肉类等“硬菜”搭配蔬菜和酱汁,然后依次是奶酪、甜点和咖啡,最后一道则是餐后酒。这一系列下来,要花上3-4小时,所用到的餐具数量也多,包括刀、叉、盘子和杯子等。


     依照上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此为:

     面包盘、水杯、红酒杯、白酒杯、香槟;

     奶酪刀、甜点匙、甜点叉;

     前菜叉、鱼叉、肉叉、餐盘(距桌沿2cm)、肉刀、鱼刀、前菜刀、汤匙;


接下来就是应接不暇的美食暴击,在线参与的同学们均表示“望梅止渴”。刘老师依次展示讲解了法式焗蜗牛、鹅肝、生蚝、可丽饼、勃艮第炖肉、大扇贝等地道法式美食。




互动交流阶段,同学们踊跃提问,纷纷请刘老师推荐学校面包房的美味面包与上海比较正宗的法式餐厅。愿疫情早日褪散,同学们能够打卡美味面包与法式餐厅,欣赏到本土的能乐表演。最后,祝大家疫情期间也能保持“Bon appétit”


搜索
您想要找的